雅美(Yami)為1897年日本人對於島上居住之原住民的稱呼,但島上居民則希望正名為「達悟」(Tao,人的意思),目前外界對於該族稱號仍以『雅美族』為主。在語言學的分類上,與台灣本島的原住民族群一樣同屬於南島語族的一支,蘭嶼當地的口述歷史、物質文明、地理空間與海洋航行知識,多事傾向南方的巴丹Itbayat島,使用的語言也與菲律賓北方巴丹群島居民幾乎相同。近年來雅美族人以多次至巴丹群島進行尋根交流活動,更證實文化上的親緣關係。
雅美族人在蘭嶼島上,順應自然環境,發展出獨特的社會文化,在生產型態上有別於台灣其他原住民狩獵文化;雅美族人是以農耕與漁撈並重,建立了一個以分配制為主的平權社會組織。飛魚(libangbang)為族群文化的重心,雅美族人以捕捉飛魚的活動作將依年分為三個季節,並發展出屬於蘭嶼島特有的歲時年曆,同時牽動相關的社會組織(漁團組織)、生活禁忌、工藝技術的發展。
雅美族的來源眾說紛云,以雅美族各部落流傳的起源說大致可分為-
1.高山起源:海外淹沒蘭嶼九年最後只剩高山上的先人;
2.海岸起源:先祖從外地搭乘木箱船至此地居住;
3.海外起源說:海外木箱漂來女子與當地男子結合繁衍後代;
這些神話在各部落流傳,不約而同的是雅美族人來自兩個系統「石頭」與「竹子」,兩個系統的男女互相婚配,而衍生出後代健康的雅美族群,所以在蘭嶼部份區域巨大的石頭不能亂動,竹子不能隨意砍。
雅美族人的生產勞動,以性別為分工的基礎,男人的生產活動主要在海洋中捕撈魚類、田園中開墾芋頭田,即在山林中砍伐樹木來建造房子和拼板舟。女人則負責照顧水芋田、家務和織布。
雅美人大致上將食物分成兩大範疇,即主食kanen和副食yakan,前者也被雅美人簡單明瞭地稱作「飯」,後者則稱「菜」;通常婦女每日的主要工作是「拿飯」 mangerp so kanen,男人則是「找菜」manersavat。在蘭嶼島的雅美族人傳統生產方式為:
【農作】
沿岸的農作除了開墾工作由男性擔任之外,栽培時的工作多由女性擔任,栽培的農作物以山芋、水芋、甘藷、栗、苧蔴以及籐;果菜則有西瓜、檳榔、香蕉、椰子、番龍眼等。水芋為主要的農業生產,為日常生活的主食,水芋頭也是祭典活動中重要的祭祀品,稱為禮芋。小米karayi則通常做為儀禮場合親友互相餽贈的禮物。
【漁撈】
在傳統的觀念中,漁獵技術的好壞可以決定一個男人的社會地位,漁獵活動的價值也超乎農業生產的價值。
雅美人在海上的漁撈方式分為兩種:飛魚祭的漁撈與深水魚的漁撈。飛魚季節捕魚的方式是根據魚群游進蘭嶼的時間而定,例如第一個月(paneneb)用夜間照明的方法捕魚,僅用一把魚網來捕飛魚,這個月份不可以參加其他船組捕魚。第二個月(pikokaod)捕魚的方式與上月相同,但其他組的成員可以參加自己船組捕魚,也可以進行岸邊捕撈。第三、四月時各組船員可以到別的船組捕魚,方式是每個人都準備一支火把和網具(vanaka)稱為「夜間火把引誘飛魚捕撈法」,這種捕魚方法非常壯觀,收穫量也最豐富。
深水漁撈並沒有固定方式或時間,白天打魚、網魚、釣魚晚上就繼續釣魚或捉海鳥,這種綜合式的捕魚方式,可以得到各式各樣海洋生物十分多樣。
【畜牧】
雅美人主要飼養的家畜主要為雞、豬、羊等三種,雞和豬都是以放養的方式來飼養,族人養雞只供作祭品,平時很少吃蛋或殺雞;家畜的飼養,其社會價值遠高於經濟價值,家畜通常只限於祭祀時宰殺,作為與親友分享和彰顯誠意之用,平時不會隨意宰殺烹煮。山羊雖同豬隻一般為族人的財產標記,但是則視其為尊崇的動物,採放牧方式並多在其耳朵上剪出羊主所有權的記號。